BitMart夏尔特:未来的交易所离不开盈利和让权

BitMart 交易 交易所 未来 2024-01-12 83

摘要:他们在国内可能没有像FCoin那样名声大噪,但事实上,在交易所更迭前行的路上,BitMart总是走在前面。北京时间8月10日上午11:00,BitMart的创始人兼CEO夏尔特和小岛财经创始人兼CEO毛云杰视频连线。...

BitMart夏尔特:未来的交易所离不开盈利和让权

BitMart是一个全球化数字货币交易平台,总部坐落于美国纽约。这个由中国创始人和众多国内外精英组成团队,迈着稳扎稳打的步伐,仅仅运营五个月就冲进了交易量全球前30(29名)。

他们在国内可能没有像FCoin那样名声大噪,但事实上,在交易所更迭前行的路上,BitMart总是走在前面。

北京时间8月10日上午11:00,BitMart的创始人兼CEO夏尔特和小岛财经创始人兼CEO毛云杰视频连线。(完整视频请关注小岛财经推特isleFin)完整对话如下:

夏尔特和BitMart背景介绍

BitMart的创始人兼CEO夏尔特,硕士毕业于美国新泽西州的斯蒂文斯理工学院,自2013年开始进入加密货币行业。谈起进入这个行业的契机,还是他早年得知计算机挖矿可以赚钱,于是跟几个朋友[Office1]成立团队,做了莱特币的fork项目“屌丝币”。

此前,国家部委定义比特币不是货币而是商品,可是同时也切断了比特币交易通道,因此,夏尔特的项目被迫暂停,做了一段套利交易后远赴美国攻读硕士。

之后,他在2017年接触到以太坊的白皮书,意识到以太坊作为平台有巨大的开发空间,因此和在西雅图发展的本科校友联手创办区块链预测平台,但是国内九四之后监管收紧,遂改做交易所业务。

直至今日,BitMart交易量可以达到3、4千万美元,这一数据细化到一个国家也是一个比较大的量,这也是我们想去采访BitMart的初衷。

毛云杰:请您介绍一下BitMart,并谈一下BitMart的优势

夏尔特:BitMart于2017年11月份成立,12月份开始融资,当时融资金额为1.4万个以太坊。3月15日正式上线,时至今日,运行将近5个月。

BitMart现有用户日活平均2-3万,市场规模已覆盖160多个国家。主要用户来自美国、中国、日本、东南亚国家。其中,国内用户占比10%-15%之间,并且已获得美国金融局MSB(Money Service Business,货币服务)牌照资格,可以在美国进行合法的币币交易。目前,平台有30到40个币种和70多个交易对。

团队成员均来全球知名高校和企业,产品负责人Terence Lee毕业于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,他曾经在全球最大的企业管理和协作电子商务解决方案供应商SAP公司工作。首席技术专家Vincent Gu 拥有十年分布式和大数据行业经验,曾就职于网易研究院和完美世界娱乐-北美,有盾网络,连连支付数字技术研究院。

BitMart的优势主要有3方面:安全、国际化以及法律法规。技术方面的优势是安全的保障。我们所有的技术,包括钱包和安全工作全部由团队独立完成,这是独一无二的。另外,我们已经获得各个国家的合法交易牌照。在法律法规方面,我们有两个全职的法律顾问,这也是其他交易所所没有的。

毛云杰:交易所数量众多,是因为门槛低吗?

夏尔特:我个人认为交易所门槛很高,但是CoinMarketCap数据显示的交易所数量经常被人误会,因为上面的交易场所统计的是代币交易市场,指的是目前有多少种代币的交易在进行,并不是交易所数量的统计。

真正意义上的交易所大概在几千家左右,现在大概有204家交易所表现突出,BitMart排行第29。

其实,能开超过半年的交易所少之又少,开设很容易,但是运营难度很高。因为交易是24小时进行的,维护工作量非常大,运营好也很难。

毛云杰:运营上踩过什么坑吗?

夏尔特:更多的是技术上的问题。由于用户量不断增加,交易所需要性能优化,交易效率和维护工作上需要大量的精力。另外,如何吸引高质量项目上线也是问题,特别是在交易所没有名气的时候。

因此,和项目方谈判时要得到对方的认可,要从对方的立场出发考虑问题,因此BitMart会帮助项目方上线,做好第三方的工作。举例来说,团队会帮项目方建立社群,打造价值观,以吸引用户。

传统打法是做空投以吸引用户,但是国内已经被禁止,海外倒是会在社交平台放广告。我们一直坚持做一系列线下活动以推广项目、投票上币,并且在多个国家推广,大量举行活动以增加关注度。

BitMart是以互联网思维来运营交易所,而不是传销。这种模式虽然慢,但是有效,因此交易所的用户一直都在增长。

毛云杰:对FCoin的交易挖矿模式怎么看?

夏尔特:交易挖矿模式出来后,巴比特对张健做了一个直播,大概有一个多小时,我看完了整个视频,并且看了两遍。

张健对于区块链和通证经济的理解是非常深刻的。我之前只是听过通证经济,但是对它理解并不深。认为它就是一个股票的凭证,能够享受交易所的部分分红,但之前并没有想过它的递增原理是什么。

我非常认可张健这套通证经济的理论,他希望通过token,将项目方和用户或者货币的持有者绑定在一起,利用token的奖励去引导用户或货币持有者去做对交易所有意义的事,或者说对项目方有意义的事,趋利避害。

交易所缺少的是流动性,通过token的奖励来引导用户去做交易所需要的交易量,通过这样的一种方式去激励,设计一套可循环的模型,才有了交易挖矿。我很认可这套背后的理论,但是我并不认可交易挖矿,这也是我们为什么一直没有去做交易挖矿的原因。

对于交易挖矿,我们早期研究过,但没有从通证经济的角度去研究,我们看的是DragonEx,核心是脱离交易所。看完FCoin当时的第一反应就是,这可能是另外一种DragonEx。当时出于最基本的判断,我们认为这是一个短期现象,不是一个长期现象。因为DragonEx的一个币价DT,在一周左右的时间达到一个巅峰之后就再没出现高价。

所以当FT出来的时候,我们当时的判断也是,从价格走向来说,它会达到一个很高的顶点,到达顶点之后,它的上涨和下跌都会呈现螺旋式,上涨会进行螺旋式上涨,价格越高,出来的币就越少,那么进入资金不变的情况下,价格会越来越高;但是一旦到达一个顶点开始下挫之后,价格下跌会造成它的货币增量的增加。结论是,这并不是一个非常好的模型,至少对于平台币来说。

交易挖矿还会带来一个很严重的问题,做交易的用户,他们并不是来真正交易的,而是来刷平台币的。那如果有项目方想抛货的话,那这些风险就会被所有交易挖矿的人所承担。本来这个风险应该由market maker(指交易所)来承担,而不是交易挖矿的用户 。

当时GTC上线FCoin主板的时候,项目方大概抛了大量代币(大约4-5亿美金),这很恐怖。所以当时社区一反馈,GTC也失去平台了,后来被转到了创新区进行交易。抛了这么大量的货能被接到,而且风险都由用户来承担,这不是一个好的方向。

毛云杰:那么对于现在的交易所还缺少什么?还有什么东西是运行成本最高的?

夏尔特:那就又回到了一个核心问题,我们最核心的地方在于发行好项目,后续的事情交给用户去做。比如在BMX创新区里面用户就可以自己发现好项目进行上线,发现好项目之后,只要通过100万BMX,对机构型用户彻底开发,把控制权、审核权、收益权、责任权、经营权全部交还给用户。我们提出这个有点像上币挖矿概念,就是希望把所有权力交给用户,把所有利润返还掉,实现一种自治,目前来看还是蛮好的。

但这一模式很快就被抄袭了。上面说到的控制权、审核权、收益权、责任权、经营权的五个权利,是我很早之前提出的,并且发在了金色财经上。第二天就有人一模一样的copy了。

BitMar在六月份做了规划,并在七月下旬上线, Fcoin在八月初就把这个模式复制了。

毛云杰:那么交易所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怎样的呢?

夏尔特:目前所有交易所的创新模式,交易所的发展方向:围绕“让利”“让权”向数字资产交易所发展。例如币安平台币的分红机制;Fcoin的交易挖矿模式;社区资质的交易所等并未融入更多创新的东西。都未脱离让利、让权。

举个例子来说,2013年到2014年比特币中国是国内最大的交易所,在13年上半年的时候火币和OKcion的交易量还是和比特币中国有一定的差距,但是在14年的时候火币和OKcion超越了比特币中国,因为火币和OKcion在手续费方面的让利机制,让火币和OKcion在短时间内在交易量上超越了比特币中国,而比特币中国一直在手续费机制上未能有所突破。相对的是,火币把利润让给用户之后迅速崛起超越比特币中国,而比特币中国则一蹶不振了。

火币和OKcion在挤掉经营对手之后又开始收手续费。在17年,交易所基本定型之后,币安也做同样了一件事,就是让利,币安先是以0手续费,让出利润,用20%手续费来做回购,才使币安崛起,同样的是Fcoin也把80%利润让出。

而今后即使有新的模式出来也会围绕“让利”或者”让权“来进行。“让权”则是把上币的权利留给用户,金融行业还是需要有审核的,关键是找到一个平衡点,让有判断力的用户来做审核,“让权”可能是短期内客户增长的手段,而如果想长期内维持客户数量的话就要好好动动脑筋了。

交易所业务上的创新尤为重要。至于交易所本质的业务和将来发展方向,归根结底还是金融产品,还是会向金融业发展,数字货币本质上还是一种股票,还是因为有上涨和下跌的预期才会产生交易,所以交易所的发展方向还是会向数字资产交易所来发展。如果从用户增长和业务方面来看,通过让权的方式可能会有新的玩法,而交易所本质核心还是会向金融交易所方向发展。

相关推荐